手机版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洋务运动(2)

发布时间:2022-01-10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有人上赶着来送钱,不管换了哪一方,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而且,在投资上,国内一贯看中的是项目的卡司队伍,不是真正创作上的东西。但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最重要的,恰恰是核心的剧本内容。投资眼光的错位也逐渐使中国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只知道钱,却没有发掘能力的“傻大款”。

  另外,从好莱坞角度来说,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制作人,如果手里同时握有两个项目,一个是自己惯常开发的,有着明晰制作流程的好莱坞项目,另一个是自己不熟悉,且由不太专业的中国或参与或主导的项目,那他会开发哪一个?显然是自己熟悉的项目。

  抛开对中国不熟悉以及中国电影人不专业的问题,就算是让好莱坞创作水平一流的专业人士,来参与或操盘一个中国故事,也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状况。毕竟东西方在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或许好莱坞电影人在创作一个“好莱坞”故事的时候,能够做到全世界通吃,但如果让他们做一个“他国故事”,便不那么好说了。

  而且,用资本的利剑指导好莱坞拍摄含有中国元素的电影,本来就是一件及其讽刺的事情。正如在今年上海电影节论坛中,导演郭帆所表示的,“一流的国外团队凭什么把资源分给你?混迹在中国的这些所谓的牛逼的老外,如果是一流的话,为什么不在好莱坞干?来中国干什么?很多事只能靠我们自己,别指望国外团队真正能帮你多少。”

  国内好莱坞进阶之路的坎坷,一方面来源于好莱坞的“不给力”,但更重要的,是国内电影人求学的“不精”。好莱坞之所以强大,除了工业化制作体系的成熟,还有包裹着文化输出的强大内容内核。但对于这两点,国内电影人,都没有学到家。

  好莱坞,代表着世界电影工业化的最高水准。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不仅仅是电影表面呈现给我们的,令我们震撼,爽到爆的视觉特效。真正的工业化体现在电影制作的各个流程。它不是单纯的技术化,高科技化,而是专业化、职业化。

  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内尚未形成普遍的工业化流程制作体系,但我们已经在走向这条路了,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拿《动物世界》来说,影片的特效部分足够精致,这一切也是建立在影片背后整个工业化的制作流程上的。不管是用乐高提前对特效部分进行模拟拍摄,还是搭建出一个实景的“命运号”,从好莱坞“学成归来”的导演韩延对于第一部“跨界”作品的良苦用心也可见一斑。

  工业化上的突破值得肯定,但《动物世界》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剧本的诟病中。相同的,还有《阿修罗》。

  虽然《阿修罗》制片人杨真鉴多次宣称,此次和好莱坞团队的合作是区别以往的,而是由中方出题材和艺术理念及标准,中方担任producer,中方承担全程制片管理工作。但可以看到的是,观众最大的吐槽点,也正是由中方承担的这些内容工作。

  实际上,《阿修罗》的剧本的成型过程,是中方完成题材的顶层设计后,找到了三位好莱坞编剧用英文创作结构,结构完后之后,再由中方往里去添的人物,添的素材。

  只有一个顶层设计,没有剧本,《阿修罗》就开始了各种“豪”操作。从本质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偷懒的心理机制。事实也证明,基础没有打好,人员没有用到位,即使请来再厉害的班底,也并没有什么卵用。这样速成的操作模式也终究是没有营养的。

  对于一个电影项目来说,剧本是基础、是生命,工业化制作流程是外壳,说到底,它是服务于剧本的。而特效,只是外在的呈现形式。如果剧本都没有打磨好,那一切都是无用功。

  纵观当下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影片,其剧本必定有着一个长期打磨的过程。像《战狼2》的剧本就打磨了4年之久,网 传《战狼1》开机前就已经有了第二部的剧本。最近大火的《我不是药神》也前后花了2年的时间来做剧本。

  从团队上看,这两部大火的影片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导演、演员以及背后主创都算不得一线,但就是层层一般化的设置,最后却爆发了巨大的力量。这背后,扎实的剧本故事便是最关键的推动力。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