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战胜新冠疫情 从“心”开始(2)

发布时间:2021-05-26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黄薛冰:医务人员会提供常规的心理干预,但患者的积极“自助”也十分重要。我们每人面对危机时都有自己惯用的应付方法。其中有的是积极有效的,而有的是消极的,暂时能帮助个体渡过难关,但从长远看实际损害了心理健康,如一味逃避、抽烟酗酒,或干脆放弃、听天由命,都是不可取的。

 

  作为患者,首先要做的是适应住院环境和治疗过程,信任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努力控制负性情绪,如悲观、自责、自怨、紧张;促进正性情感,如自信、乐观、勇敢等。

 

  我们具体可做的是:(1)正确估计处境的严重性。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项重性传染病,患病后必须住院隔离,有一段时间远离家人,对此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准备承受孤独。对于依赖性较重,年龄较小的患者尤为重要。

 

  (2)积极获取有关疾病与治疗的信息,正确评价自己的病情与估计预后。既不低估病情、满不在乎;也不要盲目夸张,认为一旦患病,必死无疑。目前为止,已有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已经治愈,死亡者为极少数。学习相关医疗知识,学会自我医疗照顾,有不适则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3)学会表达内心的需要与感受。把无助、失望、不满等负性情绪及时发泄出来,不要闷在心里,担心别人嘲笑自己懦弱。可与病友沟通,交换情绪和看法,彼此间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或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获得专业指导。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有限的生活目标。如怎样配合医院,尽早消除症状,恢复健康,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而不必过多考虑院外的事情,如家人的安排,这是力所不能及的。

 

  (5)通过评价病情与估计预后,需要修改病前的生活目标,重建现实可行的未来生活目标。以前制定好的工作学习或人生安排可能因患病改变,为此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心。面对疾病的侵袭,生命并非如人们所想,脆弱不堪;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往往在最危险的时刻表现出来——只要您有一颗足够坚强与健康的心。

 

  积极与他人交流

 

  合理宣泄情绪

 

  记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反应。从疾病流行初期的不够重视、心存侥幸,到产生恐惧、过度紧张。社会大众应该如何做呢?

 

  黄薛冰:疫情中,人的身心会发生一些变化,都是正常的,这是人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压力的表现,而不是意味着我们是脆弱的。我们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1.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性质,掌握流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从正规渠道了解疫情和相关防护知识信息。不要因为报道的日益频繁就认为这个病有多么可怕,要知道疾病的实际严重程度不会因报道的频繁而加重,频繁的报道旨在能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没有必要因此产生恐慌。

 

  2.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3. 有症状及时就医。

 

  若确定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有过接触,一定要注意自我隔离和防护。注意将普通感冒、流感症状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做区分,不用急于去医院。症状温和(低烧、咳嗽、鼻涕、无征兆的咽痛)且没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可考虑自行隔离,注意做好防护,随时监测。若需要,进行专门的诊断检验。以此避免因为小感冒就医,感染新冠病毒。

 

  4. 接纳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人们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是非常正常的,不是个人意志力不够坚定。

 

  5. 与他人多交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

 

  疫情流行时,人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建议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防护的面谈,鼓励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感染。

 

  6. 发现生活的积极意义,积极行动,避免消极行为。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