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通过激发人体全身免疫反应发挥作用。其中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一种抗体介导的免疫,抗体可以直接中和病毒,阻断病毒进入细胞。一般,疫苗激发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越高,有效性就越强。细胞免疫一方面依靠杀伤性T细胞活化,以清除病毒。另一方面会激发记忆B细胞免疫反应,阻止人体二次感染。
WHO表示,变异株理论上可能降低抗体对病毒的识别能力,但不能完全消除。因为人类免疫系统将识别不止一个S蛋白所在的区域。变异株只能降低对应S蛋白的有效率,不会使疫苗效力完全丧失。
金冬雁称,两个mRNA新冠疫苗已在预印版平台发布研究,都证实其对变异株具有保护效力。“最坏的情况莫过于疫苗仍对变异株具备一定的中和能力,但因活性下降,保护效力有所减弱。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是可以被变异株感染的疫苗接种者会多一些,但至少不会出现重症,传染期也会大大缩短。无论从个体或群体水平,现有的疫苗仍能发挥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评估一款疫苗抵抗变异病毒的能力,主要看它诱导人体免疫反应的多样性。他指出,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都可以诱导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灭活疫苗只能诱导出体液免疫,即产生中和抗体。蛋白重组疫苗抗病毒变异的能力和灭活疫苗差不多。
有观点称,病毒变异速率和感染基数有关。全球感染数量越大,病毒发生严重变异的几率也会增加。金冬雁不认可这一观点。他表示,新冠病毒是冠状病毒中较稳定的一种。相较于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新冠病毒的变异速率慢得多。也就是说,新冠病毒对人体的适应性已经比较高,不能容忍太多或者太大的变异。能够在人群中保留并逐渐占优势的变异,都会增强病毒的适合度,例如使其传播力增强。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病毒变异的结果都是越变越弱,弱毒株的适合度较高。目前在人体中常见的四种只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经过多年的进化,其流行株适合度都很高,但它们刚刚从动物跨种传播到人的初期,其致病性也是较强的。
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安德鲁·兰巴特在《对英国新冠病毒变体上刺突蛋白突变的初步基因特征分析》中指出,多数新冠病毒变异株只有几个变异点,且突变是以相对固定的速率进行。其演化规律是以每月1-2个突变的速率不断累积。这个速率是流感病毒的1/2、艾滋病毒的1/4。
此外,中山大学团队于2020年3月发布研究显示,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血浆中抗体存在12年以上,对新冠病毒可能有抵抗作用。这提示人感染过冠状病毒,机体会作出积极的保护反应。
比疫苗升级更迫切的,是公平可及性分发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新冠病毒突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疫苗完全丧失效力,也无需过分担忧。只需2-3周,疫苗生产厂家就可以更换毒株,照同样的规程生产出全新的新冠疫苗。”金冬雁说,流感病毒就是一个典型的可借鉴例子。
流感病毒基因组属于RNA,极易突变,且持续进化。每年2月和9月,WHO会分别针对北半球、南半球,召开季节性流感疫苗研讨会,重点商讨监测数据、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评估疫苗有效性,并鉴定新的流感病毒株,制备当年候选疫苗毒株。
金冬雁认为,虽然新冠病毒的变异率远低于流感病毒,但必要时可以采取与流感疫苗一样的策略应对新冠病毒的变异,就是根据主要流行株变化,调整疫苗毒株。但考虑到影响病毒进化和流行的因素有很多,新冠病毒已出现变异株未必都会成为主要流行株。
陆蒙吉指出,如果未来出现变异毒株,不得不重新研发疫苗,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研发周期基本和这一轮接近。m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重新配制(工作),可以在几周到几个月内迅速完成,灭活疫苗则需要重新研发。
此前,《英国医学杂志》发文称,通过Ⅲ期试验的新冠疫苗均可以根据未来防疫需要进行调整。“一旦监测到病毒发生重大突变情况,BioNTech将能在6周内提供一种新的mRNA新冠疫苗。”2020年12月,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联合创始人乌格·萨因博士(Ugur Sahin)如是说。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可告诉“知识分子”,最好的疫苗策略即开发通用型的广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