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情人节,河北石家庄,中国反色情网曾在街头发布巨大的广告牌,呼吁人们“不要出轨情人节,让爱回家”。其中,最受争议的一条口号是:“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
因为我们的问题“与以往记者的不太一样”,在回复邮件中的问题后,夏海新又特地打来电话“沟通”,并对记者的“性观念”表示担心。
她在电话里直接了当许多。她强调,她们与性学家的争议,其实主要在于同性恋的问题。
夏海新们认为,性学家的“同性恋研究”和“反对性倾向歧视”,实际上是在“鼓吹同性恋”。她担心在电话里的表达过于情绪,所以要求我们:还是要以“书面答复”为主。
当然,那些“情绪化的表达”或许更能代表“反黄大妈”们内心的真实心理:比如,她说“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会导致“烂肛门、黑骨头”……;比如,她说“授同群儿”(夏海新指出这是一个教导青少年成为同性恋的群体)正在引诱、威胁着他们的孩子……
可这又与性学者们有什么关系呢?——同性恋、换偶、、卖淫……学者们对于“性少数”现象的研究、论述,让她们觉得是一种“宣扬”。
夏海新说,她接到过一位同性恋男孩的求助电话,对方说是在看了李银河的《同性恋亚文化》后,才开始尝试与同性交往,并最终染上了艾滋病。
对话里,她喜欢用接到的年轻人的求助电话来证明她的观点。而她的“反色情知识”也“来自于大量受色情受害者的教训”。
夏海新也会引用一些数据,如“中国男男同性恋的占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百分之七十”。不过,我们查阅了相关新闻,发现根据国家卫计委2013年公布:当年1-9月在新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比例接近9成,同性传播占其中五分之一。
而在另一方,性学家则一直呼吁平等看待同性恋现象。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列表中移除,不再认为同性恋是“病态”的,从而不需要进行纠正——这也正是性学家金赛和他的同事们多年前的研究成果。
在“反黄大妈”们的眼中,金赛却是魔鬼,是制造混乱的根源。他们因此给“中国的混乱根源”李银河起了个外号“中国的金赛”。
性学家方刚教授更愿意用更严谨的态度去回应关于 “性学家诱导同性恋”的指责。
他说,对于“同性恋成因由先天还是后天主导”学术界仍无定论:“但问题是,你会因为看了同性恋研究方面的书,会变成同性恋么?无论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下,同性恋者都是少数……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因为以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者,他感到困扰、压抑,在看到性学者的著作后,开始走出阴霾、正视自己。”
上世纪90年代中叶,当时还是记者的方刚出版了第一本性学调查《同性恋在中国》。那时候,整个中国社会关于同性恋的认知仍停留在旧年代,方刚接触的同性恋者对于自己的认知“都是负面和灰色的”
“一个对同性恋更宽容的文化下,同性恋者更容易走出来、更容易自我接纳。在我们看来,这是好事。”他说。
李银河则在博客写道:“我的确做过同性恋研究,并且多次向人大政协提出过同性婚姻法案。反对性倾向歧视是世界潮流,已经在LGBT群体的争取之下,写入了联合国的反歧视公约,与反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一系列反歧视原则并列。”
对于性病的防范,夏海新同样不同意性学家的“性安全教育”:“专家鼓吹的安全教育其实就是‘避孕套’教育,这背后是有利益集团的驱动,一些乳胶厂家。最安全的婚前性教育是不要有这种行为……”
她随即开始引用名人名言和诗句来证明上述观点:“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那些放荡的美人,必将迎来一个愧悔的中年和晚年。”当然夏海新并不了解的是,在一些历史研究中,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被认为是同性恋。
这个以“戒除习惯”为目标的贴吧,充斥着类似“邪魔”“因果报应”“固肾功”之类的词汇,并吸引了很多因而苦恼的年轻人……它的追随者坚信贴吧“致人颓废”的观点;而它的反对者,则坚信贴吧其实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