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教师节,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天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有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导致年轻人自杀的原因有哪些,自杀者有哪些心理特征,自杀前会有哪些征兆?从家庭、自身、社会层面来剖析,自杀该如何预防?本期《大家养生》特邀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专家,为大家解读如何预防自杀的相关知识。
大家推介:郑诚,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主译《精神分析人格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精神动力学咨询与治疗的精要:再现往昔》等著作。
郑诚:自杀的主要类型分为几种,一种叫利他型,是指自杀者考虑到如果结束生命可能会对别人有好处,比如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而自杀等。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自杀叫泄愤型,是指为了要“报复”某人,如果自杀的话肯定会对对方造成很大的伤害,让你内疚,用自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还有一种可能跟抑郁症患者有关,因为抑郁的情绪比较多,觉得活不下去了,很多事情没办法解决,所以认为自杀是唯一的方式,只有自杀才能获得解脱。这是三种比较常见的类型。
郑诚:我们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从1997年成立的心理援助热线小时的心理援助热线例是比较严重的有自杀倾向的来电者,以去年为例,可能会出现一些即将要自杀的来电者。
从总体情况来看,地域、性别的差异不是特别大,包括青少年、老人、男性、女性都有,但是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因为情感类问题比较多,如失恋、离婚、亲子关系遇到问题等,都是集中在情感问题的纠结方面。
以我遇到的情况来看,中年人可能情况更多一些,因为他们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面临的压力也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工作方面又有重重压力,各种压力集于一身可能就会导致崩溃,所以出现自杀的念头也就比较多见。
郑诚:一是因为现实的因素,如因为某种事情觉得走投无路,或患了重病的人觉得治疗没有希望,一时间想不开想要自杀等。第二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导致,在认知上觉得没有办法理清楚遇到的困难,觉得自身的力量非常弱小,自我价值低,自尊感或自我肯定都是不够的,再加上周围没有力量支持,甚至还会有一些反对的、讽刺的、疏远的声音出现,就会导致自杀倾向。还有一些社会层面的诱因,类似于传染型,例如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导致有人受到感染去模仿,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情况。
当然也有和疾病相关,如临床上的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都是导致自杀的最主要的疾病,甚至双向情感障碍比抑郁症的自杀风险还要更高一些。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当一个人处于特别低落的情绪,不愿意与人交流,兴趣点逐渐减少,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来兴趣。
双向情感障碍是处在抑郁情绪和躁狂情绪交替发作的状况,当ta抑郁的时候,会出现情绪特别不好,流泪,不愿意跟别人讲话,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变得比较轻松和愉悦,甚至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很得心应手,对于周围人来说就不太能判别出来到底属于什么样的病症,可能会觉得ta是不是好了,或者想开了,对ta的关注就会减少,但其实ta是处于躁狂的阶段。过一段时间又切换到抑郁情绪当中。患者本人在这种交替发作的过程中更加不能忍受,难以承受这种痛苦,所以自杀风险就会更高一些。
四、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导致年轻人自杀的原因有哪些?这方面遇到的青少年的例子多吗,典型案例是什么?
郑诚:以我所遇到的年轻人有自杀的念头来看,一般来说,第一是与考试成绩相关,特别常见于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学生身上。第二是谈恋爱,到了大学阶段由恋爱导致的矛盾、纠纷也比较多,两个人都比较年轻,没有恋爱的经验,分手之后觉得受不了,可能会出现伤害自己或对方的念头出现。第三是毕业要步入社会,不太适应职场和社会环境,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封闭自己,不愿意跟别人倾诉、交流,容易产生一些轻生的想法。这三类是年轻人出现自杀念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