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建设,整合用好各类帮扶资金。力争到2020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实施“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鼓励大医院定期到基层开展培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到大医院学习锻炼,引导卫生人才下县下乡,更好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群众。(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扶贫移民局负责)
59.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健康习惯。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扶贫移民局负责)
60.完善多元办医格局。推进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支持多种模式发展社会办医。鼓励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等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服务机制,或共同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61.加快药品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需求引导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由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平台,支持设立创新药物开发联盟。推动我市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握产业技术进步方向,瞄准市场重大需求,大力发展优质中药、化学药新品种、生物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快各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产品、技术、质量升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引领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四川,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龙头企业来德阳投资,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市经信委、市科知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卫计委负责)
62.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稳步扩大总量规模,大力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积极指导省级以上农民示范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鼓励引导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体发展绿色食品,不断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扎实推进基地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规划区和农业大县为重点,着力创建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料、水果、茶叶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治理与保护,强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与保护,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标准化生产为支撑,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和加工水平。(市农业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食品药监局、市供销社、市卫计委负责)
63.引导健康消费,发展品牌餐饮。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餐饮业行业标准推广实施。加强餐饮企业行业自律,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采购健康合格食材,规范制作流程,不滥用食品添加剂。积极开展以卫生设施为重点的硬件改造提升工作,加快健康餐饮产业升级,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引导服务作用,强化部门监管,打造健康放心品牌餐饮企业。通过开展“调元杯名厨、名菜擂台赛”“农家菜菜品创新大赛”“德阳地方特色菜品大赛”等活动,扩大德阳餐饮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知晓度,加快推进德阳餐饮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提升德阳餐饮业发展水平。(市食品药监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市卫计委负责)
64.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互联网健康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实施互联网健康重大工程,培育互联网健康生态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打造互联网健康服务完整产业链。(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知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财政局负责)
65.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加快构建体育产业区域布局。对纳入规划的项目、企业、体育社会组织、人才、基地等进行重点扶持,做实企业和项目支撑。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加强全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互融合。促进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体育旅游示范区(点)。打造集体育健身、旅游体验、时尚运动为一体的产业链。(市体育局、市经信委、市旅游局、市卫计委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