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统筹分析不良反应监测、监测检查、质量抽验、投诉举报及舆情监测等安全风险信息,确定企业风险等级。完善药(械)不良反应(药物滥用)重点监测、主动监测制度和反馈、沟通、处置、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跨部门风险会商机制,加强政府、企业、媒体、公众之间的风险交流,打造风险交流平台。完善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对药品全品种、全过程覆盖,重点加强药品生产环节动态监管,采用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手段,加大对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医疗器械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的监管,防控区域性风险,助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升级优化。完善化妆品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加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检查,强化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管理。打击违法添加药物、禁用物质、超量使用限制用物质以及夸大宣传等行为,规范化妆品经营使用行为。(市食品药监局、市质监局、市卫计委、市检察院负责)
37.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就医格局,合理划分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职责,明确转诊程序和标准,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全面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加快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大力推行远程医疗,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为分级诊疗打好基础。提升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实现“两降四升”,即市级以上三级医院诊疗量占比明显降低、基本病种收治占比明显降低,疑难重症病种收治占比明显上升,三、四级手术占比明显上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总量和占比大幅上升。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同步完善医保支付、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秩序。(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
38.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系统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医药价格、药品采购、人事薪酬等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重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积极推动医药分开,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医疗耗材之间的利益链,让医生通过提升服务水平获得更多绩效收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同步建立医疗服务补偿新机制,通过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和适当增加财政补助,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基础上,保障公立医院良性发展。(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负责)
39.建立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筹资机制,逐步建立缴费标准与居民收入、政府补助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使筹资水平、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完善支付方式,加快推动以按病种为主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支持商业保险健康发展,丰富保险产品,着力解决基本医保之外的群众健康需求。(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市财政局负责)
40.建立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深化药品生产环节改革,增强医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做好药品短缺情况监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药品流通环节改革,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深化药品使用环节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努力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市食品药监局、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检察院负责)
41.建立完善综合监管制度。构建医药卫生综合监管体系,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监管,加强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和规范医药卫生机构建立内审制度,加强自查自纠。强化医务人员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执业水平。健全对包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等在内的全行业监管机制,促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自律、诚信服务、规范发展。(市卫计委、市食品药监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