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民规模爆发:中国手机网民受益3G普及,增速持续增长,2011-2013年的增速分别为17.5%、18.1%和19.1%,2011-2018年手机网民规模从3.6亿猛增到7.5亿。
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2011年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1年1月的568万部增长到2013年3月的4705万部,到2014年1月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于90%。
PC端到移动端转变孕育碎片化的阅读场景,浅阅读成为主流。移动端上网让用户突破了PC时代上网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应用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餐前等待、餐后休息、工作间隙、公交通勤、医院排队、如厕都成为了信息获取和内容阅读的场景。碎片化、多场景的阅读使浅阅读成为主流,《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从2014年的29%增长到2015年的39%。
智能分发提供“千人千面”资讯信息,直击移动时代阅读需求。沉浸式阅读使编辑精选的优质内容颇受欢迎,即“人”找“信息”;浅阅读时代,用户在阅读前通常没有明确的目标,阅读兼有打发时间的功能,因而出现了“信息”找“人”的市场需求。今日头条APP的智能分发正是以上述需求为切入点,它也是最早推出新闻资讯智能分发的APP,当用户使用微博、QQ登陆今日头条APP,它的数据挖掘系统能在5秒内计算出用户的兴趣画像,且用户的点击、阅读动作后系统会在10秒内更新模型,用户下拉即能为用户更新个性化信息,使用户在任何场景都能接收到有价值、符合其兴趣的信息。今日头条APP的用户画像也的确契合于“浅阅读”消费者特征:低收入的年轻群体,分布于地级市或乡镇,以学生、工人和服务业人员为主要职业。
平台型媒介聚合资源,连接“人”与“信息”打造新闻资讯领域的“搬运工”。新闻资讯的供给有碎片化的特点,且不同媒体平台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如新华社提供最新、最权威的新闻,环球网提供国际资讯,新京报和澎湃新闻侧重于深度解读和专题评论。今日头条APP搭建了连接“人”和“信息”的媒介平台,平台整合权威官媒、门户网站甚至是热门社区的内容,进而按照兴趣标签分发信息,形成了“信息”找“人”的模式。在抓取第三方内容的基础上,今日头条APP还优化了UI交互,为用户阅读提供了更优的体验。
2.2.3 功能扩展:推出头条号、微头条和悟空问答,“媒体/自媒体+社交”构建内容生态
获取信息是用户使用今日头条APP的根本目的,丰富、多元、优质内容的供给是留存用户的决定性因素,对第三方媒体内容的过度依赖弱化了今日头条APP的竞争优势。上线初期的今日头条APP是纯粹的资讯分发平台,内容的获取完全来源于第三方媒体的爬虫。随着今日头条APP用户规模的增加,第三方内容“搬运工”的服务模式频频引起版权争议,今日头条APP与腾讯网、搜狐网、《广州日报》、《长沙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各类主流媒体均因内容侵权发生纠纷,给今日头条APP内容的持续输出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避免在内容供给方面受制于人,今日头条APP自建内容生态,先后推出了头条号、微头条和悟空问答。
头条号:今日头条APP内的媒体/自媒体平台。头条号致力于帮助企业、政府机构、媒体和自媒体获得曝光和关注。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和公司可以通过头条号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垂直领域专家、意见领袖等自媒体通过智能分发系统让优质内容获得更多阅读量,党政机关单位可以使政务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用户,实现政务公开。数万家党政机关和自媒体的入驻既丰富了内容类型,也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
微头条:今日头条APP内的社交媒体。微头条是今日头条APP内的社交媒体版块,内容形式对标微博,均采用“文字+图片”的短内容。微头条与头条号账号相互打通,为明星达人和内容创作者与粉丝高频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微头条在2017年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宣布,未来一年将拿出400亿流量补贴创作者,平均每月会对1000个新用户和1000个老用户进行冷启动扶持。
悟空问答:今日头条的问答社区。悟空问答由今日头条APP内的问答频道升级而来,其既有独立的APP和网站,用户也可通过今日头条APP访问。通过提问、讨论和回答,悟空问答不仅为互联网用户找到了提供答案的人,而且也生产了更多优质内容,丰富了今日头条的内容生态。